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胡葆森两会提案:聚焦城镇化和小产权房

房天下  2014-03-10 10:12

[摘要] 每年的两会,全国两会代表胡葆森都会针对当下热点进行两会提案,今年胡葆森关注的重点在哪里?他的两会提案又有哪些?以下为胡葆森两会提案的精彩内容,城镇化与小产权房等热点均被提起!

每年的两会,两会代表胡葆森都会针对当下热点进行两会提案,今年胡葆森关注的重点在哪里?他的两会提案又有哪些?以下为胡葆森两会提案的精彩内容,城镇化与小产权房等热点均被提起!

提案:关于加快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3年的53.73%,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已达7.3亿人。

然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人口、经济资源过度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发展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据测算,未来15到20年内,将有近3亿农民实现市民化的转变。目前,北京的城镇化率已达86%,郑州为66%,而拥有近一亿人口的河南省城镇化率仅有43.8%,如果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城镇化率不能保持在一个相对接近的水平,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仅仅通过依靠大城市的发展已不足以实现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发展失衡问题,改变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的局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意味着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将成为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

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获得重大发展机遇期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建设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存在城市建设脱离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城市发展缺乏有力政策支撑,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不明显,在产业集聚方面的竞争力不足;财政能力有限,城镇化建设缺乏足够资金支持,城市发展受到制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滞后,对人才和产业的吸引力下降。凡此种种,影响着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为此,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突出政府规划职能,发挥规划对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建议加快制定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各级政府结合不同区域实际情况,逐级分解细化,形成系统的规划体系,规范指导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建设;在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的城镇化规划中,建立以县城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围绕县城,以县城产业园、工业发达的重点镇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划分出起步区,发展区和储备区,在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下推进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放宽市场准入,发挥民间资本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据测算,未来20年城镇化建设大约需要40-50万亿人民币的投资,仅仅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已不能满足城镇化建设的巨量资金需求,大约80%-90%的资金将来自于民间投资,而民间资本在参与城镇建设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障碍。建议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鼓励政策,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等各个领域,在投资审批、土地、财税扶持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以公平待遇,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机制。

三、改革用地制度,支持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承接产业转移。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支撑,建议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向产业人口较多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倾斜,引导产业以县城为中心展开布局,逐步延展至小城镇及城市其他区域;用地计划指标要向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倾斜,切实提高中小城市及小城镇产业集聚和吸纳就业的能力。

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构建合理的城镇化成本分担机制。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建议加快推进当前的财税体制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增值税、所得税分成比例,实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同时,建立居民、企业与各级政府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各地经济、财政实力划分不同主体的分担比例,多渠道分担城镇化成本,缓解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城镇建设上的资金压力。

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向中小城市及小城镇转移。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议在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的基础上,加快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建立向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倾斜的户籍制度,促进人口资源加快向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流动。同时,设立中央和省级农业人口市民化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吸纳农业人口数量确定补助资金规模,鼓励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积极性。

六、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吸引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增强城市吸引力的有力保证,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城市之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区域公共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自开展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国在住房建设的规模和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商品住房成交规模达11.5亿平方米。然而,在居民住房水平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我国商品住房价格持续上涨,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不足、供给结构失衡,导致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在此背景下,小产权房由于巨大的价格优势在迅速发展,根据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的调研报告,1995—2010年,我国小产权房竣工面积总量为7.6亿平方米,占城镇住房竣工面积的8%。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在范围内加强对小产权房开展清理工作,小产权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如何处理小产权房也已成为小产权房问题的焦点。

 胡葆森:郑州楼市今年稳中有升 建业仍将聚焦河南

胡葆森:再过三年 郑州航空港区域会有100万人口

人大代表胡葆森:新型城镇化利好楼市 政府调控趋成熟

 

提案之规范引导小产权房治理的建议

长期以来,小产权房问题因其影响的双重性和涉及问题的复杂性而处于制度性约束缺失的状态。首先,小产权房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侵害国家土地、扰乱住房市场供求秩序与存在安全隐患等负面影响,又存在着缓解城市居民住房需求压力、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增加农民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其次,小产权房涉及的问题较复杂,不仅涉及国家的土地和住房政策,更关系着亿万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何处理小产权房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我国针对小产权房尚未有明确而细化的治理措施,导致近年来小产权房建设屡禁不止,对小产权房的规范治理造成了较大制约。为此,我建议在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尽快完善小产权房处理政策,规范引导小产权房治理,妥善处理小产权房问题。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小产权房治理于法有据。

小产权房问题的本质在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制度。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该规定意味着集体土地入市必须经统一征收为国有土地方可进行建设,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农村土地改革,导致现有土地管理法规与改革方向不一致的现象。

小产权房是利用农民集体土地建设的居民住房,按照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小产权房的存在确是一种违法现象。然而,小产权房在缓解住房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精神,建议尽快完善《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修改“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相关规定,加快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要求,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破除小产权房治理的法律障碍。

二、全面清查小产权房,制定合理的分类处理政策。

由于小产权房的规模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对于小产权房的处理,如果采取全部拆除的的办法,社会风险较大;而将所有存量小产权房全部合法化,将有可能再度出现小产权房建设热潮。

在小产权房的治理上,全都拆除或全都合法化两个极端都走不通。建议在全面摸清小产权房的类型、数量等情况的基础上,对存量小产权房区别对待,对其进行价值重估,分类处理。把部分符合城市规划和质量安全的存量小产权房,通过补办相关手续,按照重估价格进行优惠行补缴各种税费后,补办产权证,使其享受商品房待遇;而对一些非法占用耕地、严重违反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房屋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小产权房,采取强制拆除的办法。采取分类处理的措施,能够在保证在国家对小产权房不放松的政策环境下,实现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大土地改革和土地流转的要求相一致。

三、加强执法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追责。

小产权房规模的迅速扩大既是城市居住成本持续上升、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背景下中低收入居民的无奈之举,同时也是相关监管部门执法不严导致的负效应。

按照我国目前的住房建设和土地管理制度,城市住房在建设、销售、竣工验收等环节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核。而根据目前国土资源部、住建部所掌握的情况,部分小产权房项目已获得政府职能部门颁发的“一证”,个别项目甚至拥有“三证”,存在地方有关职能部门为小产权房“违规发证”的情况,建议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坚决制止取缔新增小产权房项目,对违规向小产权房项目办理建设规划许可证、发放施工许可证、销售许可证等手续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对监管不力,失职渎职的相关责任人严厉问责,切实改变目前小产权房项目执法不严、监督不到位、违规发证的现象。

 胡葆森:郑州楼市今年稳中有升 建业仍将聚焦河南

胡葆森:再过三年 郑州航空港区域会有100万人口

人大代表胡葆森:新型城镇化利好楼市 政府调控趋成熟

一、移风易俗、改善民风是当前中国文化重建及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民族的进步,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成长。当前,部分国民精神的迷茫衍生出诸多社会问题,以国民素质提升及国民价值观培育为导向的文化重建已成必然及当务之急。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明确、培育和践行,对于凝聚国民共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国家所倡导的价值导向,只有植根于大众、生长于社会,为国民所普遍接受和深刻认同,才可能将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十几亿国民熔铸成一个稳固的价值共同体。激浊扬清,移风易俗,改善民风,把价值导向转化为国民自觉行动,是促进国家核心价值培育及形成的重要路径及必然举措。

二、学习传承的传统文化是培育国民价值准则最有效的手段

1、国民价值准则的建立、民风的改善,从家庭着手最为行之有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家庭进行文化教化和精神培育,能够限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个人。

2、崇德向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家庭是其核心载体。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生命、人伦。历来以道德作为价值取向。讲求修身养性、含蓄收敛的处事准则。以社会群体作为价值主体,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义舍和牺牲。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地渗透入中国家庭关系之中。中国文化是以家庭为核心建构而成,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孝文化,在家庭和睦、纯化民风、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以家道、家风、事亲、尊亲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文化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饱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传承的传统文化,将修身齐家的传统价值与当代精神结合,将由小及大,有效推动形成当今时代下感恩父母、爱岗敬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社会道德及价值取向。

三、社区书院是家庭人文教育及国民信仰教育的理想载体

1、社区是家庭的聚集地。社会的构成单元是家庭,而家庭的聚集地是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对于培育国民素质、区域人文精神,提升城市品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当代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平台。书院是中国士人的文化组织,历史上为中国社会的教育发展、伦常概念的养成等贡献重大,在近代逐步演变成中国文化的传承推广教化之场所。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书院,近年来在中国民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呈现出地域分布广泛、多类型、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同时随着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传统的由国家承担全部社会管理职能的城市社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区面临新的制度创新。书院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将书院植入社区,无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远举措,关于社区书院的探索就是这样有益的尝试。

四、本源社区书院的探索和实践令社区书院模式初具雏形

我本人所创立的河南省本源人文公益基金会致力于中国社会人文教育的推动,以弘扬“关怀社会、成长心灵、创造和谐”的人文精神的为宗旨,将战略重点定位于面对社会大众进行最基础的人文普及教育,将社区书院作为重点项目展开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本源社区书院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书院为教育和传播形式,营建更贴近大众的社会文化普及平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人文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地。两年来书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尝试,以“社区•心生活”目标定位,以家庭为中心,以爱为主题内涵,构建书院的文化传播体系。在潜移默化间实现文化对人的教化,进而达到润物无声、移风易俗的良好效果。本源社区书院还积极探索中国式公益融入社区文化教育的模式和途径,将义行善举作为熏习心灵的重要手段,使大家在为别人付出的同时实现自我心灵的提升。经过仅两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会员人群和义工队伍,现有注册会员1700位;注册义工205位;书院鼓励会员义工积极参与书院事务和建设,力求探索一条专业化教育和义工自主管理的社区书院运行模式,为连锁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两年的不断实践和努力,本源社区书院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涉及管理模式、课程建设、公益合作诸方面的多元化的社区书院服务体系。为社区书院的规范连锁推广提供有力有益的基础保证。社区书院的良好效应引发了多方面的社会关注,在深度进行社区书院模式探索和积累的同时,社区书院的连锁发展方面,除一方面争取政府购买、社会支持等渠道外,建业住宅集团将全面向本源人文公益基金会提供100家书院场馆的捐赠(租)支持,推动社区书院在河南省的连锁发展,推动社区书院在社会的普及推广。

五、发展推广社区书院之措施建议

1、建议政府在国家社科基金或精神文明建设部门中建立社区书院及社区人文教育研究课题,建立研发团队,在研发领域支持在此领域进行探索的民间公益及文化机构。

2、建议政府高度重视社区书院的模式发展,总结民间公益机构的探索经验,共同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社区书院发展,共同创立社会化的推广模式及推广渠道。

3、在社区管理中,增设相应文化发展及管理基金,采取政府购买方式,创立与民间机构的合作机制,支持书院在社区的植入。扶持民办非企业的社会组织从事社区文化管理运行,在发挥政府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基金会、民非组织等),明确每年的运行经费保障标准,予以资金支持,优化社会投入方式。

4、整合资源,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前期,配套建立社区书院,给予相应的政策上支持和资源支持。通过同创共建等形式限度地发展社区文化建设。

 

一、实现民族复兴,确立中国文化的教育自信势在必为

教育是人类升沉的枢纽,而文化是教育的核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统一的坚强纽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已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凝心聚力的大国梦想趋于实现的前奏。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中国应有作为一个大国的文化自信。所以,中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应确立自己的教育自信,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宝库中挖掘教育资源,从而早日成为优质人才资源大国。

二、从儿童传统文化教育抓起,确使中国教育建立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上

党中央与国务院始终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近十五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海内外兴起了一股中华文化热的浪潮,从民间、学界到海外,各种传统文化复兴的运动不断涌现,迸发出集体无意识的文化自觉。同时,世界各国人民也迫切想了解中华文化的优势和特点,全球华人群体内蕴藏着学习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巨大热情,中国文化复兴呼之欲出。

然而,面对中国文、史、哲方面浩如烟海的典籍,如果不从中国学生幼年起就进行这方面的专深训练、打下这方面的研究基础,仅靠进入大学后研究生阶段专业学习,实在担负不起继承这份巨大的文化遗产的任务,更无法实现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愿望。对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没有培养出对中国文化有深度体认和转化能力的相应人才,也难以创造出人们满意的高尚文化产品。另外,当前国人深受西方学术知识分科体系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文化育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西方思潮和价值观以及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产生巨大冲击。

文化教育具有“软硬实力并举、标本兼治”的意义,文化复兴从“根”上做起,就应该站在着眼于世界与未来的战略高度,把国学教育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从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抓起,大力发展体制内外的“国学教育学校”,从儿童开始培养国民的传统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行,使中国的教育切实建立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上,呈现兼容并蓄、全面开花的局面,保护传承中华传统教育中的成分,以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代代相传。

三、完善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教育的对策建议

世界各国规律之一是,中学小学阶段是人们人生中建立一生人格水准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阶段,而大学阶段才真正是学习职业专业知识的阶段。所以建议以下两类模式:

类,在现今时代,在不改变现行学制的情况下,在现行的大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增设国学教育内容,在少年儿童的教育中加入国学文化元素。同时,现行学制必须考虑民族文化遗产的承传问题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使其在现在和未来永远保持其团结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持续不断的文化感召力。

第二类,高扬“学在民间”的历史传统,可考虑在体制外先行实验。如以中国传统书院的方式培养文化大才与精英,不以专业知识为重点,而是以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文化育人,立德树人。同时大力发展都市社区微型书院与新型城镇化地方特色书院,以起移风易俗、化民成俗之效,让孔子及中国文化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站立起来。

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1、以国务院办公厅牵头,举办由相关中央国家部委及各界文化教育人士参加的联席会议,进行统一规范指导。并将此课题纳入教育部的规划进程当中,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师资力量培训,所需经费由国家财政统筹解决。

2、可先在大中城市中分期分批设立以国学教育为主的学校,开办以国学教育传承为特色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初期试点可先在一些大城市设两到三个,参酌古代私塾或书院,借鉴台湾经验,先在民间充分发展,由热爱教育又有对国学有相当素养的仁人志士来举办,由教育部门宏观指导,待条件成熟后,根据自愿的原则亦可统一纳入国家教育体制。给予此类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地位,学生有统一学籍。

3、以国学教育内容为主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教育以十年为一周期。目标培养中国文化深度的大师级人物,国学教育以经学为核心和基础,以蒙学为辅助,以史学和文学为重要内容。按照经史合参和才艺并举的治学方式培养学生。其教材与课程设计可依托国内两三所实力的综合性大学和两到三所力量较强的师范类大学的师资,优选国学内容,设计国学课程,变成类似教育大纲性质的指导性原则与纲领。其学生将来可升入大学的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教育系及国学院。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各级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或创办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各类学校,或分别进入文学、历史、哲学研究所及部分大学的古籍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或海外孔子学院从事对外汉语及中国文化传播,或从事民间书院教育行业及文化创意产业。

4、师资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建议在中国的高等院校设置传统文化教育或国学教育本、硕、博专业及学位,融合传统的教育系和文史哲专业,为大中小学培养一批骨干师资。

5、不再将国学简单地纳入语文课当中,深刻地认识到国学既是文化又是教育,更是奠定立身做人的根基,是所有教育内容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德育的永恒的内容。

上述建议,可采用“政府引导,民间参与,自觉自愿的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有强大的感召力,可动员海内外华人专家学者的力量,积极组织制度建设,分阶段付诸实施。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然后再落实到相关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仁人志士来实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